【姓氏起源】
汪姓最早源于商代汪芒氏之后。传说上古时大禹治水成功后,舜就把皇位让给了大禹。有一次,大禹出巡时,见路上有一队囚犯。他下车询问,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,他自己流下了眼泪。左右人员问他:“罪人不守法,你为什么哭呢?”大禹说:“尧、舜是圣人,他们管理天下时,百姓都向他学习,所以天下没有犯人。现在到了我的手下,百姓却各人只管各人,所以犯法,我能不痛心吗?”
后来,他在会稽召集天下诸侯研究如何治理天下大势,各路诸侯都到了,唯独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没有来。这个部落是一个巨人部落,每个族人都身高三丈有余,且各个力大无穷,所以防风氏持勇而骄,不把大禹的命令放在眼里。
最后防风氏才姗姗而来,并且口出狂言,大禹就把他处死了。后来他的子孙逃亡到湖洲汪芒山里躲了起来,改称汪芒氏。战国时期,楚国灭掉了越,汪芒氏也被攻破,他们又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,改称汪氏,至此就有了汪姓。
【全国的分布】
汪姓发源地为山东、安徽歙县和浙江武康等地;唐代以后的江西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的汪姓,大多是从安徽迁徙过去的;两宋时,汪姓继往开来之昌盛,并已成为全国著姓之一;元末明初,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湖北、河南、东北等地;到了清代,福建及广东地区的汪姓陆续有人移民台湾及海外。如今,汪姓分布很广,安徽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。
【姓氏名人】
汪伦:又名凤林,唐开元间任泾县令。卸任后,他就搬到了泾县的桃花潭畔居住。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,还为其提诗《赠汪伦》。
汪元量:字大有,号水云,晚号楚狂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著有《醉歌》、《湖州歌》、《越州歌》等。
汪中:字容甫,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,清代学者、骈文家,对经学、方志学等均有著述,尤精于先秦诸子之学,著有《述学》、《广陵通典》、《容甫先生遗诗》等。
汪文升: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清代诗人、书法家。康熙年间的进士,善工诗、古文、尤善书法,与两兄一弟合称“吴门四汪”,著述甚丰。
【姓氏文化】
族规家训
族规家训在家谱中名称各异,如家诫、家教、家约、家法、家言、家书、家规、家议、家范、家训、宗禁、祖训、族规、族约、规范、规矩等数十种。它要求所有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。其目的是为了使子孙后代永远存续家族、光大族望,不致因行为失当而败坏家业。
族规家训分为两类,一是强制性的法规,另一个是诱导性的说教。其内容包括财产继承、婚姻、祭祖祀宗、忠君孝亲、家庭教育、日常生活,甚至还包括水源保护、森林保护等等,几乎涉及到了家族生活的各个领域。如以忠孝节义为本,以勤俭耕读为家的江州义门陈村,成为古代封建家族的典范。宋真宗曾题诗“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,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”。但是在他们的家法中,关于吃饭问题的家规就有六七条,从烧饭到吃饭、从日常吃饭到节日会餐都有详细的具体规定,真是令人叹为观止。
【名人事迹】
《赠汪伦》
汪伦自泾县卸任后,一直留恋附近的桃花潭,后来他将全家由黟县迁往泾县。有一次,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,便写信邀请李白来家里做客。
李白爽快地答应了,并如邀而至。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,每日以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相待,他还送给李白八匹名马和十段官锦。后来,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船想去万村,然后再登旱路去庐山。汪伦为李白专门设宴送行,并歌唱民间的《踏歌》相送。李白被汪伦此番盛情深深感动,临别时他作了一首诗: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这首《赠汪伦》也道出了两人之间的情谊。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,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不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