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

《百家姓》是我国流行最长,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。它采用四言体例,句句押韵,读来顺口,易学好记。在本站中,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、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,从皇帝到平民,从名人到凡人,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、历史的变迁、文化的积淀,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,开发我们的智慧,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、追求什么、把握什么。
【姓氏起源】

丁姓是以谥号为姓氏,源于姜姓。齐太公姜子牙有一子名伋,是周成王时的朝廷重臣,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。姜子牙死后他继为齐侯,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,对周王朝初期的政治生活起了重要作用,他死后谥号为丁公。其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,就是丁氏,并奉伋为丁姓始祖。

【全国的分布】

丁姓的支源众多,但大致上,山东为其最早发源地。秦汉时期,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河北、广东等地;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北方战乱导致了丁姓频繁的迁徙,可谓丁姓历史上播迁的昌盛时期;唐代,济阳丁姓有入居福建者;宋元时期,有江苏人丁谓后人分居于今广东省;清代,居于福建、广东一带的丁姓移居台湾地区、泰国、新加坡、美国等地。今日丁姓以福建、江苏、湖南、山东、贵州、吉林、辽宁等省多此姓。

【姓氏名人】

丁度:字公稚,祥符人(今河南开封),北宋著名文字训诂学家。官至端明殿学士。曾与李淑等刊修《韵略》,又刊修《广韵》成《集韵》。奉诏与诸儒集体编撰《武经总要》40卷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。

丁汝昌:原名先达,字禹廷,号次章,北洋水师提督。甲午战争爆发后,在黄海海战中受伤后仍指挥作战,后退守威海卫;当日军海陆围攻威海卫时,他拒绝投降,自杀身亡。

丁日昌:字禹生,亦作雨生、持静,广东省丰顺人,清代大臣。历任江苏巡抚、福建巡抚、督船政、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,曾参与洋务运动,著有《抚吴公牍》。

丁敬:字敬身,号钝丁,钱塘人(今浙江杭州),清朝著名篆刻家。喜好金石文字,善鉴别,工于诗、书、画,尤精刻印,开创了“浙派”,被誉为“西泠八家”之首。著有《武林金石录》、《砚林诗集》等传于世。

【姓氏文化】
驯鹿堂

相传,在东汉的时候,有个人叫丁茂,他从小家里就非常穷,他的父亲就是被饿死了。丁茂对母亲最为孝顺,母亲死后,他到很远的地方背来土,为母亲筑坟,又在坟旁栽了很多的松柏。有时连白鹿都从山上到他母亲的墓旁帮他守护坟墓。后有太守举他为孝廉,但丁茂为了守孝,没有答应。后来丁姓便以“驯鹿”为堂号,称为“驯鹿堂”。

【名人事迹】
目不识丁

从前,有个丁姓财主,他有一个儿子,都十多岁了,可什么都不懂,请了好几个先生,可怎么教他都不会。丁财主心里特别的着急,于是他出榜文,声称若能教会丁少爷一个字赏银十两。

一位老秀才见了,心想:这孩子再笨,也不至于不知道自己这个简单的丁姓吧?于是,他便揭了榜。到了财主家后,老秀才每天都教丁少爷学习“丁”字。很快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,丁财主想考一考自己的儿子。老秀才怕丁少爷忘了,特意准备了一个钉子,让少爷拿着,嘱咐说:“万一忘了,就看看手里拿的这个钉子,这样就想起来了,知道吗?”少爷点了点头。秀才领着少爷去见丁财主,写了一个“丁”字说:“小少爷,这个字念什么呀?”谁知少爷看了半天也不认得这个字了。老秀才赶紧提醒他:“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?”

少爷低头一看,说:“是一根小铁棒。”秀才一听,生气地说道:“真是朽木不可雕也!你目不识‘丁’不要紧,我的十两银子可全泡汤了。”

从此以后,“目不识丁”这名俗语便传开了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